考证 10 June, 2007
小时候考证的第一首词是苏轼的《念奴嬌•赤壁懷古》
不知道到底该是“人生如夢,一尊還酹江月”还是“人間如夢,一尊還酹江月”
人生比较容易解释,如果是人间则说明东坡太悲观了
后来读红楼梦
知道红学有索隐派
对红学家们大胆猜测、细心求证、执著钻研的精神心生敬佩
时过境迁
便利的交流工具使得许多无稽之谈迅速传播
很神奇的是大部份人都不怀疑、驳斥
而是兴奋地贴上“转贴”的标签四处传播
无意读到下面这首诗,说是诸葛亮之作,预言了当今的台湾政坛(藏头诗):
连 天烽火漫无边,
战 事绵延满人间,
是 该英雄出头时,
猪 羊变色任我颠。
楚 河汉界战国天,
瑜 亮情结非等闲,
也 怨老天未眷顾,
是 非总有淸晓年。
加 霜覆雪麻烦牵,
上 无宫阂难成仙,
阿 蒙今日非彼昔,
扁 担欲撑半边天。
一 木生子带头尖,
共 谋天下划二边,
三 分蓝袍破家门,
只 手遮天祸人间。
璩 非自愿惹祸添,
美 人总是祸事连,
凤 凰於飞谁不羡,
悲 泣暗夜今谁怜。
曾 经苍海难为水,
仲 夏之夜欢思谁,
铭 记内心不再犯,
苦 不堪言今昔非。
蔡 若隐现怎瞒天,
仁 人君子不再言,
坚 苦卓绝痛思过,
错 综复杂混乱颠。
郭 言多语将情挫,
玉 石俱焚孰无过,
玲 珑八面四方处,
祸 端从此临身迫。
媒 妁之言莫尽信,
体 无完肤忆犹新,
炒 作子虚乌有事,
热 痊晰塈騥豸腄。
政 躬康泰隐蔽多,
治 疗伤痕躲屋厝,
时 光渐逝留不住,
事 过境迁终将忘。
莫 逆之交情变淡,
留 莹彼此相处欢,
记 取恣意妄为错,
忆 旧难掩恶言残。
很显然这不像诸葛亮的手笔
我随便用“连天烽火漫无边”搜索,发现除了诸葛亮之说,还有人说这是刘伯温的《烧饼歌》
文成先生是有《烧饼歌》,可是不是这篇
况且无论怎么读这首诗都不像诸葛亮和刘伯温写的
譬如“曾经沧海难为水”,谁都知道是唐元稹的《离思五首•其四》
仲夏之夜则是来自莎翁的《仲夏夜之梦》(A Midsummer Night's Dream)
炒作是个现代词
——我不是个学历史的人,无法一一纠错,但浏览一遍已能发现多处疑点
通读一遍此诗更是毫无逻辑可言
——很明显,这是现代人写的一首打油诗
根据我搜集到的资料:这是台湾某大学生的作品,后在台湾广为流传,被李敖用到自己的节目《李敖有话说》中,后又不知为什么被人传播到网上声称是诸葛亮/诸葛亮第二的作品,结果被无知之人四处称为经世预言四处转贴
为什么这么烂的诗还能广为流传不被嘲笑呢?
原因有四:
1. 它多被发在笑话版
2. 人们读藏头诗的时候只读头,不读诗
3. 台湾政坛比这首诗还烂,就是假诗也要要发,不发不得人心
4. 读到此诗的人恰巧都缺乏常识
这个时代,怀疑的精神哪里去了?
基本文学常识哪里去了?
严谨的学术态度哪里去了?(也许这不是个很好的例子,毕竟这和学术无法挂钩)
孔明与文成天上有知
怕是只得苦笑了
--Mary HAD a little WHITE lamb--
2:42 PM
|
0 Comments |
Post a Comment